关于印发《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者:姚桦发布时间:2022-01-07浏览次数:539

福建工程学院文件



闽工院综〔202115

未知

      


关于印发《福建工程学院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福建工程学院

20211228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894号)和《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教高〔202138号)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学校追求高质量、深化优服务、增强新动能“三大方略”,扎实推进学校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四个更大”和“四项重点任务”等对福建工作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对接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创新多元办学体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深度融合,为服务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一流应用型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四五”期间,围绕学校服务新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在深化现5个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新13个现代产业学院。在现有智能制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1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3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力争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学生创业五位一体功能,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形成特色发展模式。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夯实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教学基础、服务基础、数字基础、治理基础为核心,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

(二)坚持服务优化。面向新福建“六四五”产业体系建设,以深化优服务作为现代产业学院价值取向,以区域产业发展为立足点,改革发展方向,强化服务质量。

(三)坚持产教融合。围绕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构建具备产教和科教融合特征的人才培养平台。紧密围绕行业生产需求设计现代产业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强化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革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四)坚持特色发展。紧紧依托学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与新型城镇化、建筑现代化等专业集群,充分发挥新技术研究院、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等平台优势,入高新区、大学城区共建共享格局,重点探索多校与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联盟、高新区等多种协同共建合作办学模式。

四、建设任务

(一)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面向福建省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不断完善优化现代产业学院“1+1+N”共建模式,健全管理体系和内部治理结构。凝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协同,共同革新的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多学科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协作发展,注重拓展研究生层次的协同培养。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重点关注在联合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联合开发课程、案例库和授课、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环节全过程协同,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打通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二)加强服务产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围绕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依托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主动识别和吸纳行业产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着力推进专业改革与创新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方面的突破。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领域依托相关现代产业学院开设跨学科行业实验班,培养复合型特色人才;遵循OBE理念,以现代产业学院所服务的行业企业需求重构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课程改革、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适切性变革。

(三)创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着眼产业需求和技术迭代对人才知识、素养和能力的要求,聚合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协作主体共同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积极鼓励教师以行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将产业实际问题融入课程案例和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鼓励教师依据专业特点,创新性转化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设计,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四)共建校企实习实践平台。紧密集合福厦泉高等教育创新集聚带、产教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充分拓展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学科专业教学,统筹兼顾课程要素和生产要素,共同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

(五)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校任教的有效路径。鼓励建设校企融合特色基层教学组织,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与跨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合作高校教师团队等共同组建虚拟教研室,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再深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交流等工作,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培养培训基地,服务人才培养创新同时为新福建产业提升提供技术培训支撑和智力支持。

(六)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将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平台,针对学科专业类型特点从课程设计、实习实践、学科竞赛、项目孵化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实现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在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效融合。积极鼓励现代产业学院与合作企在新业态新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活动,共建创新创业创造示范基地。

(七)提升产学研创新平台服务能力。聚焦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新需求,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现代产业学院要成为学校聚集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大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发挥福州大学城区在“两区双核一走廊”高校科技创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产业新动态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互通互融,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积极鼓励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主体单位发挥能动性,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破体制壁垒,与合作主体共同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科技服务创新、自我造血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五、保障措施

(一)专项资源政策保障。学校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改革和运行管理中的投入提供政策保障。设立实验班、基层教学组织和校企开发课程、特色案例库等绩效建设,并结合建设阶段性工作要点框架开展年度考核,根据各现代产业学院的考核实绩发放相应建设绩效。

(二)鼓励灵活人才政策。鼓励现代产业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需求,实施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政策保障,其所聘非校内人员所需劳务费由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经费支出,学校可视具体情况为其在校研究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三)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学校和现代产业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断提升学校和现代产业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办学,大力争取政府、企业、行业等外部主体对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资源支持。


附件:1.现代产业学院教学建设工作量指标体系

2.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阶段性工作要点框架
















福建工程学院校长办公室             20211229印发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性实施方案(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