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入屏南舞七彩,情暖童心筑未来--福建工程学院机械学子赴宁德屏南开展科普启蒙教育关爱活动

发布者:机械学院院办发布时间:2020-06-18浏览次数:99

7月10-12日,福建工程学院机械学子赴宁德屏南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一行22人到屏南县富竹村开展科普启蒙七彩课堂教育关爱活动。活动氛围热烈,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

清晨,实践队员们伴着晨曦,早早将活动物资搬到富竹村小学,在教室搭起了投影仪和幕布,用气球和彩带装扮活动室,有条不紊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全部到达教室,实践队的“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课堂上,实践队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向孩子们讲述交通安全准则和交通图标,引导孩子们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讨论环节中,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交流,启发孩子们思考在以前生活中的不规范交通行为,为避免安全隐患的再次发生扣上一个安全锁。

紧接着的第二堂课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3D打印科普课,3D打印对乡村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领域,他们对实践队员们搬进来的3D打印机充满着好奇。课堂上,通过实践队员的描述,孩子们认识到了什么是3D打印以及3D打印在航天航空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理论知识介绍完毕后,在孩子们的热烈期盼中,实践队员亲自设计制作的模型也悉数登场,孩子们拿起模型仔细研究,时而发出“哇”的惊呼声。“我也可以用机器打印出这只小恐龙吗?”大家议论纷纷,各种创意想法在课堂上相互碰撞,实践队员也现场打印了3D小挂件,现场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实践队员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3D打印小物品,孩子们都爱不释手。这堂妙趣横生的3D打印科普课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通往3D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技术的种子。

课间休息期间,实践队员向小朋友们展示了RoboMaster机器人和无人机,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孩子们在在实践队员们的教学指导下,从无人机的空中视角看到了自家的房屋,眼睛中充满惊奇和欢喜。互动环节甚至吸引了一些上体育课的孩子驻足观看。

下午,在“筷子搭桥”创意承重课堂中,小朋友们奇思妙想,用一根根筷子搭建起一座座形状各异、风格独特的“筷子桥”:有斜拉桥,拱桥,梯形桥,还有不规则的几何体。活动也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实践团队长史宇焓讲道,“我们的科普启蒙七彩课堂已经做了5年,一路过来我们从福州市区学校社区,到三明泰宁、南平松溪县城社区农机站,今年来到宁德屏南县富竹村。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实践团队立足大学生科创社团,以科普启蒙为出发点,融合目前最新的3D打印技术,无人机,RoboMaster机甲战车等科创元素,授课与互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旨在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当地儿童带来更多的科普乐趣,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枚科技的种子,为农村文化教育贡献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次科普启蒙教育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了科技的火苗,埋下了求知的种子,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