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铁平,男,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冲击动力学、智能制造技术开发研究,现为中国力学学会会员、福建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计量规范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计量测试学会科技创新智库专家、福建省特种设备协会专家组专家。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攻关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相关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
联系方式:wtp12312@sina.com(邮箱);ddhn-630427(微信号)
v 研究领域
冲击动力学:防护结构与轻量化设计、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研发、智能检测、机器视觉
v 主讲课程
本科生:《有限元基础及ANSYS应用》、《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生:《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与仿真》、《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v 教育背景
2022/09-2023/06 湖南大学 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访问学者
2011/09-2015/06 福州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2009/09-2011/07 福州大学 化工过程机械 研究生
2004/09-2008/07 福州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士
v 工作经历
2025/04-至 今 福建理工大学 副教授/校聘教授
2018/07-2025/03 福建理工大学 副教授
2015/10-2018/06 福建理工大学 讲师
v 主要科研项目
(1)纵向课题
[10]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力值计量测试)开放课题,超大力值拉向力标准机检测件断裂防护装置设计及优化,2023/10-2025/09,主持,在研。
[9] 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链板循环式高效节能茶叶烘干机研发及产业化,2022/03-2024/08,技术负责人,结题。
[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超大力值应变式测力叠加系统的力值传递机理,2021/11-2024/11,主持,结题。
[7] 福建省力值计量测试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柱式负荷传感器端部效应研究,2020/04-2022/12,主持,结题。
[6]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精度测力叠加系统的旋转效应研究,2017/04-2020/04,主持,结题。
[5] 福建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柱式负荷传感器的形状尺寸及端面载荷分布对端部效应影响研究,2016/09-2019/08,主持,结题。
[4]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小长径比柱式负荷传感器的端部效应,2016/01-2017/12,主持,结题。
[3]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2MN静重/叠加复合式力标准装置,2015/08-2020/07,排名第三,结题。
[2] 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2011/10-2016/02,排名第三,结题。
[1]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60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2011/10-2014/10,排名第三,结题。
(2)企业课题
[9] 汽车车灯性能检测系统装备开发及应用,2024/11-2025/10,主持,在研。
[8] 便携式木径机器视觉测量系统开发,2024/08-2025/12,主持,在研。
[7] 基于3D机器视觉金刚石刀具检测设备开发,2024/01-2025/12,主持,在研。
[6] 牵张防线防绞线分线装置技术研发,2023/08-2025/06,主持,在研。
[5] 扁线电机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研发,2023/12-2024/12,主持,结题。
[4] 面饼瑕疵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开发,2023/08-2024/08,主持,结题。
[3] 拉链拉头相串条件的研究,2020/04-2020/06,主持,结题。
[2] 健身综合训练器械-传动模块,2019/12-2020/12,主研,结题。
[1] 合成气洗涤塔等含缺陷承压设备安全性分析,2019/06-2021/06,主研,结题。
v 近年发表主要论文
[15] Wei T*, Zhao L, Lin Z, Lin X, Xu M and Guo J*. Coupled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n aluminum foam-filled multi-cell thin-walled conical tube[J],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25.
[14] Wei T, Ding P, Gao J*, Guo J*, Yang J, Wang S and Guo Q.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parts for a giant mine tire[J], Plastics Rubber and Composites, 2025.
[13] Wei T*, Lin Z, Liu W, Zhao L, Zeng S, Yan X. Desig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tudy of a snap-fit spatial self-locking system for energy absorp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24, 194.
[12] Wei T, Zhang M, Lin S, Ye J, Yan X*, Guo J. New design and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bionic beetle’s elytra under axial compression[J].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4, 196.
[11] Chen S, Zhang M, Zhao L, Wei T*. Calculation of the initial peak loads on thin-walled circular tube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ggered grooves under low-velocity imp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Calculation and Design in Engineering, 2024, 40(2): 1-24.
[10] Wei T*, Liu W, Yang W, Zeng S, Yan X, Guo J. Structural design and self-locking perforance verification of the snap-fit spatial self-locking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under the impact load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 2023, 29(3): 414-429.
[9] Guo J, Xu Z, Ge Z, Lin S, Wei T*, Liang W, He B, Chen C. Optimal combination method for weights loading of the deadweight force standard machine. MAPAN-Journal of Metrology Society of India, 2023, 38(3): 619-628.
[8] 韦铁平*,周兴洋,郭金泉,曾寿金,叶建华,杨晓翔. A6061薄壁圆锥管轴向压缩性能的数值分析和理论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14): 1725-1733+1750.
[7] Guo J, Wu X, Liu J*, Wei T*, Yang X, He B, Zhang W. Non-contact vibration sensor using deep learning and image processing[J]. Measurement, 2021, 183.
[6] Wei T*, Guo J, Lai Z, Lin S, Yang X.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key force transfer components of 2 MN deadweight force standard machine[J]. ACTA IMEKO, 2020, 9(5): 91-96.
[5] Wei T*, Zhou X, Yang X, Yao J.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lectotype of the large electronic truck scale structure[J]. ACTA IMEKO, 2020, 9(5): 58-62.
[4] Wei T, Yang X*, Chen C, Yao J, Lian G. Grey filter functions for suppression of grey-scale elements[J].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2019, 51(2): 317-331.
[3] Liang W, Yang X*, Yao J, Wei T. Influence of build-up structure on the output of force transducer build-up system[J]. Measurement, 2019, 138: 672-680.
[2] Wei T*, Yang X, Yao J, Xu H. The influence of a balanced structure on the rotation effect of a build-up system. Measurement, 2015, 61: 162-168.
[1] 韦铁平, 杨晓翔*, 姚进辉, 许航. 柱式负荷传感器长径比对端部效应的影响. 应用力学学报, 2015, 32(6): 1038-1044.
v 获奖情况
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1年度福建理工大学“匠心中国”课程思政课团队比赛三等奖。
2020年度福建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年度福建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度福建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
近年来,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全国3D大赛等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